資料圖:北京四合院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
原標題:心懷敬意,,守護傳統(tǒng)——獨家對話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
采寫/本報記者顧學文
單霽翔與故宮,從不缺少關注:今年9月末,,單霽翔獲文物保護專業(yè)最高學術榮譽福布斯獎,,成為首位獲該獎的華人;近來,,故宮制作的一組《雍正行樂圖》動態(tài)圖片在微信上獲得百萬點擊量,,不禁讓人驚呼,古老故宮原來也是“萌萌噠”,。
在故宮博物院迎來建院89周年之際,,我們專訪作為故宮博物院院長的單霽翔。
和單霽翔談論故宮,,說得更多的是對于故宮的守護,。以“故宮古建筑整體保護修繕”與“平安故宮”這兩大世紀工程為依托,單霽翔和他的團隊以傳統(tǒng)文化守護者的姿態(tài),,堅守在屬于他們的歷史節(jié)點,。
心懷敬意,守護傳統(tǒng),,矚目未來,。
當人們不能待文物以尊嚴的時候,文物就無法融入社會生活,,無法讓人們感受到美好
解放周末:身為故宮博物院院長,,您總是每天很早走進故宮,很晚走出故宮,。因此,,您眼中的故宮可能有一種觀眾所無法看到的美。比如,,您曾說,,故宮在朝陽升起,、夕陽西下的時候,特別美,。
單霽翔:還有月亮初升的時候,,故宮特別靜、特別美,,讓我非常享受,。不過,同時也特別警惕,,睜大了眼睛四處看,,因為夜晚開始了,要保護好故宮,。(笑)
解放周末:可以說,,為了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您一直睜大雙眼,。
單霽翔:我是2012年來的故宮,,之前從事的也一直是與文物保護相關的工作。
上世紀90年代,,我主要在北京市文物局工作,,當時我們實施了故宮筒子河、圓明園遺址,、明北京城墻等歷史遺跡的保護與整治,,后來又規(guī)劃了北京舊城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qū)保護、北京皇城保護,、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等項目,。
2002年后,我到了國家文物局,,在鄉(xiāng)土建筑,、文化景觀、工業(yè)遺產等文化遺產保護新領域里做了一些研究和實踐,。
解放周末:做文物保護工作,,不可避免地會與加速推進城鎮(zhèn)化的當下有所沖突,在您以前的工作經歷中,,曾為這樣的沖突發(fā)過脾氣嗎,?
單霽翔:確實,我們身處的是一個大規(guī)模城鎮(zhèn)化建設的時代,,沒有哪個國家的城鎮(zhèn)化來得像我們今天這般猛烈。我們必須承認,,這個時代,,地上,、地下的文物古跡,和城市發(fā)展的矛盾異常突出,。
不過,,我很少發(fā)脾氣,心里有氣的話也是回家后,,自個兒對著墻發(fā)一通火,,因為也不敢對著夫人發(fā)。(笑)
但有一次確實情緒失控了,。那時我擔任北京市文物局局長,,看到一處歷史遺跡被破壞,我阻止不了,,火了,,當時氣得我都想撂擔子了。
解放周末:此刻聽您提起這件事,,依稀還能感受到您的痛與怒,。
單霽翔:眼看文化遺產被毀,怎能不心痛,?
其中最令我心痛的,,是看到北京的四合院被拆除。最近建筑學會組織活動,,約大家寫文章,,題目叫《建筑師的童年》。我在文章里回憶了自己的童年:6歲前,,我在北京崇文區(qū)的一個四合院里長大,;7歲到13歲,搬去了西城區(qū)的一個四合院,,后來又換了一個院子,;從16歲起,我在東城區(qū)美術館后街的一個四合院里當工人,。我前后呆過四個四合院,,對四合院的美好有著切實的感受,對鄰里情誼有著深刻的記憶,。
這些青磚灰瓦的傳統(tǒng)四合院民居,,以及由這些四合院組成的胡同,是北京這座古都的特色,,承載著城市的文化記憶,。
我非常反對現(xiàn)在還在普遍使用的“舊城改造”、“危舊房改造”這樣的字眼。“舊城改造”是一個不科學的口號,,它把一些有著豐富文化積淀的城區(qū),,定位成要改造的對象,而沒有強調舊城還有需要保護的一面,。“危舊房改造”也是,,危房需要改造,但如果把舊房也改造了,,就有可能抹掉一些舊房所攜帶的歷史信息,。那些老建筑并不只是陳舊的磚瓦,它們還存儲著屬于傳統(tǒng)中國的生活方式與文化沉淀,。
解放周末:但反對的聲音也振振有詞,,認為有些文物建筑已破敗不堪,影響城市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應該拆,。
單霽翔:這就談到文物的尊嚴問題。
像以前的大明宮,,上世紀40年代,,河南百姓逃荒到那里就住下了。一住幾十年,,形成了10萬人的棚戶區(qū),。幾十家合用一個衛(wèi)生間,幾家合用一個水龍頭,??梢哉f,很多歷史遺址都存在這種情況,,圓明園遺址上原來住著1000戶人家,,堆滿了垃圾。
再說四合院,。違章建筑越搭越多,,四合院成了大雜院。老百姓不樂意修房子,,因為房子不是自己的,;房管所不樂意修房子,因為等著開發(fā),。于是越來越破爛,,就給了房產商一個拆的借口。
當人們不能待文物以尊嚴的時候,,文物就無法融入社會生活,,無法讓人們感受到美好,,甚至會帶來負面影響。
毀棄歷史文化,,是把傳世字畫打成紙漿,,是把商周銅器當廢銅回爐,太可惜了
解放周末:聽說上任后您走遍了故宮的每一間房子,,為什么這么做?
單霽翔:要保護故宮就得先實打實地了解故宮,。走訪中,,我們發(fā)現(xiàn)故宮180余萬件(套)文物中,有上百萬件需要修復和采取預防性保護措施,。針對大量院藏文物瀕臨腐蝕,、銹蝕等嚴重自然損壞狀況,我們亟需建立一個大型的,、綜合性的文物修復平臺,,對文物進行全面和持續(xù)不斷的搶救性和預防性的科技保護。進行中的“平安故宮”工程的三大保護對象之一,,就是保護藏品安全,。另外就是保護占地112公頃、建筑面積17萬平方米的古建筑群的安全,,保護每年約1500萬中外觀眾的人身安全,。
解放周末:如何更好地保護好歷史留給今天的寶貝?
單霽翔:我先給你講講,,我從我的博士導師,、兩院院士吳良鏞教授身上學到的吧。
有一次,,我去吳先生家看他,。一進門,他就遞給我一部厚厚的《中國人居史》書稿,,那是他第七次修改了,。然后,他又領我上樓頂,,那個租來的屋子是他的新工作室,,工作室里堆滿了圖紙、資料,。那年,,吳先生91歲,他還在不斷地開始一項項新工作,。
吳先生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對文物飽含深情,。有一次,他氣憤地說,,毀棄歷史文化,,是把傳世字畫打成紙漿,是把商周銅器當廢銅回爐,,太可惜了,。
解放周末:嘆息背后,是摯愛,。
單霽翔:和他的老師梁思成一樣,,吳先生熱愛著北京這座城。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他多次指出,,沿著這個路子繼續(xù)(建設)下去,只能是這樣的一個結果:好的拆了,,濫的更濫,,古城毀損,新建零亂,。
上世紀70年代末,,吳先生在領導北京什剎海規(guī)劃研究時,就提出了有機更新的思路,。這個理論在1987年開始的北京菊兒胡同住宅工程中得到實踐,,這個工程后來獲得了聯(lián)合國世界人居獎。
有機更新理論強調把舊城看作有生命的整體,,既要精心保留文物建筑,,又不能將其當作木乃伊,而是要盡可能地派上適當?shù)挠猛?,即舊建筑再利用,。但是,一定不能大拆大改,。
解放周末:這些引人深思的話語,,正是文物保護理念的一種傳承。傳承,,也發(fā)生在故宮里,。作為第六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前五任院長留給您哪些財富,?
單霽翔:太多了,。比如,國慶前,,我給中層干部上課,,講到了張忠培院長,。張院長只做了兩年零三個月的故宮博物院院長,但他對故宮功不可沒,。
我梳理了一下,,他對故宮博物院有四方面的貢獻。
一是他明確了故宮博物院的性質,,是一所綜合性的博物館,,而不僅僅是清宮遺址。
二是他建立了人才引進制度,。以前故宮常在工作人員家屬中招聘,,1988年,張院長從社會上引進了6位碩士生,、2位本科生,從那以后,,故宮嚴格把關,,招的都是優(yōu)秀人才。
三是他建立了院長負責制和各部門的崗位責任制,。
四是他就任伊始就對筒子河兩側,、端門等一些被其他單位侵占的文物建筑進行堅決收復。他一次次給國務院打報告,,和其他單位溝通,,做了很多基礎工作,這樣我們今天才能基本收回被占文物建筑,。比如,,某次會議曾留下紀要,一旦中國歷史博物館新館建成,,端門和端門廣場便交還故宮管理?,F(xiàn)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建好了,這份紀要就成了我們要回端門和端門廣場的依據(jù),。
你說張院長有多了不起,,兩年多時間就做了這么多事。
解放周末:一代代故宮人,,完成的就是文化的接力,。
單霽翔:大家都是嘔心瀝血為故宮。
吳仲超院長是在1954年1月接手故宮的,,那時候的故宮是個大垃圾堆,,雜草叢生,光垃圾就清理出了100多車,。吳院長從廢墟上建起了一個新故宮,,引進了許多藝術人才,,徐邦達先生、耿寶昌先生都是那時候被招募進故宮的,,當時的故宮專家團隊是歷史上最強的,。在五任院長中,吳院長的任期最長,,三十年,,差不多是一輩子了,都給了故宮,。
這一路走來,,我從這些老前輩身上學到了很多,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摯愛,,和對責任的堅守,。他們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如果今天的年輕人不了解,、不熱愛傳統(tǒng)文化,那么,,明天傳統(tǒng)文化的守護就會后繼乏人
解放周末:前陣子,,一組名為《雍正:感覺自己萌萌噠》的動態(tài)照片在網絡走紅。故宮人員通過數(shù)字現(xiàn)代技術讓靜態(tài)的雍正帝“活”了,,人們驚嘆,,故宮也開始賣萌了。
單霽翔:我們用數(shù)字技術對館藏品《雍正行樂圖》進行了動畫處理,,配以網絡熱詞,,幽默解讀雍正。如果不是這組動畫,,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有這件作品,。
其實,這倒不是故宮第一次賣萌了,。我們在淘寶網站上有旗艦店,,你可以看到Q版人物、文房用品等衍生品,。我們有一支70人的團隊,,主要工作就是提取藏品和古建筑的數(shù)字信息,整理后傳輸上網,。
過去我們的文化衍生品比較多的是復制原物,,現(xiàn)在我們加入更多創(chuàng)意,也更實用,。像把清宮服飾圖印到手機殼,、親子套裝上,,這樣人們一穿衣服、一拿手機,,大家就能看到這些圖案了,。
這支隊伍很年輕,很有闖勁,。作為院長,,我的責任是尋找平衡點,他們的創(chuàng)意,,有些通得過,,有些通不過,原則是不能惡搞,。
解放周末: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故宮賣萌,不是簡單的商業(yè)行為,,更意在文化傳播,?
單霽翔:是的。開辦博物館的目的是讓人們把更多的博物館文化帶回家,。所以,文創(chuàng)產品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文化的內涵,。我們已經研發(fā)了將近6000種文創(chuàng)產品,現(xiàn)在要把數(shù)量的增長變?yōu)橘|量的提升,,而提升要點就是怎樣使古老的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生活結合起來,。
解放周末:讓傳統(tǒng)文化活在當下,你們的秘訣是什么,?
單霽翔:沒什么秘訣,,故宮要吸引更多的公眾、推廣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就不能保持一成不變的嚴肅面孔,。吸引年輕觀眾,必須用年輕人的方式,。
為什么要吸引年輕人,?因為如果今天的年輕人不了解、不熱愛傳統(tǒng)文化,,那么,,明天傳統(tǒng)文化的守護就會后繼乏人。
當然,,我們的目標不僅是年輕人,,而是所有人,。為此,我們講四個權:要讓每個公眾都對故宮有知情權,、參與權,、監(jiān)督權和對故宮文化的享用權。尤其是享用權,。文物是屬于大家的,,藏品要讓大家看到,傳統(tǒng)知識要讓大家了解,。歷史知識,、藏品知識如果不能被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人接受,,那它的傳播就有問題,。
解放周末:博物館不該高高在上,不該冷冰冰,,有了文化的溫度,,才會呈現(xiàn)出越來越開放的姿態(tài)。
單霽翔:是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故宮古建筑整體修繕工程,,一方面是為了讓古建筑身體健康,另一方面就是為了擴大開放面積,。修繕工程啟動前,,故宮開放面積占總面積的30%,現(xiàn)在是50%,,明年建院90周年時,,將再開放4個區(qū)域,擴大到65%,。未來故宮的開放面積將達到76%,。
解放周末:開放越多,你們的安全壓力也越大,,故宮出點事,,很容易成為新聞熱點。
單霽翔:但壓力再大,,也要盡一切努力來保證這種開放度,。
全世界的博物館,沒有哪個像故宮這么地形復雜,、規(guī)模宏大,、觀眾數(shù)量巨大的。去年,我們建成了一個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安防系統(tǒng),,1500個高清攝像頭遍布全院,。而這個數(shù)字隨著開放面積的增加還在增加。此外,,我們還在抓緊研發(fā)用互聯(lián)網技術監(jiān)控全部可移動文物的保存狀況,,一旦文物的保存地點、保存狀態(tài)出現(xiàn)變化,,系統(tǒng)就會報警,。
解放周末:承受壓力,是為了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故宮的輝煌與文化積淀,。
單霽翔:舉個很小的例子,。故宮現(xiàn)在的門票是60元,觀眾給100元,,要找回40元,。如果票價定100元,那就方便了,,可以實行無人售票,,加快進宮速度。但我們不想為了方便而漲價,,因為漲價必然會阻擋部分觀眾的腳步,。
就連小小的講解器,我們都花了心思,。一般博物館講解器中的語言不會超過12種,,而我們有40種,連鞠萍姐姐講解的少年版,、王剛講解的故事版都有,就是為了給觀眾更多選擇,,讓大家喜歡來故宮,。
解放周末:開放的姿態(tài)背后有深意——著眼于未來的傳承與守護。
單霽翔:守護是艱難的,,光清點故宮藏品就是一項極其浩大的工程,。
今天,我可以清楚地告訴大家,,故宮目前有1807558件(套)館藏文物,。可是,,這個數(shù)字飽含了在我之前五任院長的心血,,清點故宮文物是從第一任院長易培基先生就開始的,直到鄭欣淼院長離任,,才有了這個精確的數(shù)字,。
但我還得接著清點,,我們有一個三年清點計劃,三年后還會增加20萬件,,還是30萬件,,現(xiàn)在都不好說。前陣子我們清理了兩個大箱子,,里面裝著乾隆28000首詩,,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每首詩定名之后才能計入館藏,。還有甲骨,,我們現(xiàn)在研究了4700片,還有18300片有待研究,。還有18000張清宮老照片,、42000幅尺牘,都是很重要的文物,,都等著整理,。
解放周末:這種守護,凝結著沉甸甸的責任,。
單霽翔:在故宮工作越久,,對故宮的感情越深。每一天的感受都是新鮮的,、緊迫的,、深刻的,也可以說是每天如履薄冰,。因為,,面對故宮這處有著近600年歷史、世界上最大的木結構建筑群,,守護著故宮博物院這座珍藏近兩百萬件(套)珍貴文物的文化圣地,,必須心懷敬意,必須一步一個腳印地踏實做事,。
解放周末:您曾許愿,,要在2020年故宮600歲生日的時候,把一個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你們是如何一步步在接近這個愿望的,?
單霽翔:那是因為開始于2002年的“故宮古建筑整體保護修繕”工程,和開始于2013年的“平安故宮”工程,,都要在2020年結束,。我們希望這兩個世紀大工程結束時,故宮是健康的、安全的,、完整的,,自然也是壯美的。我們不是因為要趕什么節(jié)點而這么說,,而是我們現(xiàn)在每一天實實在在的工作,,都是為了那一天,為了下一個6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