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歲22了,,還找不到對象,,一過二十五,鐵定要打光棍嘍”“農村性別比例嚴重失衡,,造成農村未婚男青年找對象難”城鄉(xiāng)差異改變了農村女青年的擇偶觀,,將部分女青年推向城市。
過去是皇帝女兒不愁嫁,,現(xiàn)在是農村女子不愁嫁,。”農村適齡結婚段男多女少,讓男青年找對象越來越難,,“彩禮”和結婚成本驟增,,各種苛刻的條件讓年邁的父母苦不堪言,。當婚姻成為超出理性的高消費,婚姻資源必然向經濟實力強者集中,。然而,,中國農村又有其特殊性,城鄉(xiāng)的巨大落差,,導致城鄉(xiāng)婚姻資源呈現(xiàn)不對稱性流動,,更加劇了農村青年娶妻難……
為“三小”而奮斗
褐色的麥茬和綠油油的玉米在大地上任意鋪展,趙子其(化名)家白色的二層小樓在田野邊很扎眼,,在柏鄉(xiāng)縣這一帶農村,,趙家房屋算得上體面的優(yōu)績股。
一部國產小汽車停在樓前,,這是趙家最近為趙子其添置的,,車價十來萬元。這部車整天靜立在那里,,車身锃亮锃亮,,趙子其偶爾開著它去縣城邊上的公司上班。絕大部分時間里,,他騎著電動自行車,,往返于家和公司間10余公里的鄉(xiāng)間小路。“這車的擺設作用大于實際用途,,說白了,,就是為了給我找對象買的。”趙子其摸著頭,,靦腆笑笑說,。
這個21歲的農村青年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他有著中等偏上的身高,,陽光帥氣的面孔,,接受過中等職業(yè)教育,還有一份較為體面的工作,。不過,,他的婚姻目前成了全家焦心的大事。“虛歲22了,,還找不到對象,,一過二十五,鐵定要打光棍嘍,。”鄉(xiāng)親們七嘴八舌,,給他指出身邊“那個誰”的慘痛教訓。
趙子其并沒有閑著,,他是媒婆那里的“重點戶”,,畢業(yè)以來,,相過30多次親。相親的經歷讓他心里起了疙瘩,,漸漸演變成無奈,。“女方條件是越來越高了,除了彩禮大漲外,,現(xiàn)在都要‘三小’,!”趙子其搖頭苦笑說,三小是指要有小汽車,、在縣城里有小樓(單元房)、婆婆年齡要小,。他聽到這些很是反感,,卻又不得不屈從于現(xiàn)實。“我正在朝最后一‘小’努力,,爭取在縣城買套房,。”趙子其生活的小縣城,房價每平方米已達3000多元,,主力戶型均在120平方米左右,。沒有40萬元,很難集齊“三小”,。
40萬元是個什么概念,?一位村民掐指算了一筆賬:今年麥子每市斤的價格是1.3元,一畝地的毛收入也就千余元,,刨去農藥,、化肥、水電等成本,,能落個500元就不錯了,。外出務工,成了改善家庭生活的唯一出路,,每年的積蓄大約有2萬元,。如果一家有一個兒子結婚,大半輩子的積蓄全沒了,。
誰家的孩子結婚時拉高了標準,,其他人就會爭相效仿和攀比,如同傳染病蔓延,。在農村,,因孩子結婚,年邁的父母負債累累的比比皆是,。
男多女少的困惑
買汽車充門面的并不僅有趙子其,。在趙家附近的某葡萄種植專業(yè)村,,去年以來新增了十余輛小汽車。村民笑稱,,這些小汽車多是用來“招徠”新媳婦的,,“有了這物件,在媒人那里說話底氣才足”,。“就是個大擺件,,浪費!”隆堯縣某村從事保險代理行業(yè)的武軍(化名)說,,農村小伙爭相買小汽車的風越刮越烈,,去冬以來,他代理了6輛車的上牌手續(xù),,“都不會開,,也沒駕照,平時晚上開進院,,白天放門口,,一年開不了幾公里,擺那里都放壞了,。不過,,這是找對象的硬件啊。”
村民們說,,結婚成本不斷攀升的背后,,是基于農村結婚年齡段女少男多的現(xiàn)實。“我看了看今年的兵役登記表,,我村18到21歲的男孩有49人,,其中1993年出生的就有24個,突然心里一驚,,這么多男孩咋找對象,?”柏鄉(xiāng)縣某村黨支部王書記說,他特意跑到男孩多的那條巷子數(shù)了數(shù),,適婚男孩有10余人,,女孩只有5人。
王書記介紹,,該村原來有三個專職媒人,,因為適婚女青年少,手中資源有限,,最近都放棄了這項職業(yè),。男多女少,造成彩禮、結婚條件越抬越高,。沉重的結婚壓力沖擊著人們養(yǎng)兒防老的觀念,,“誰家要有2個兒子,真夠老人喝一壺的,!”
在趙子其所在的村莊,,媒人成了香餑餑,她們整天騎著電動自行車走村串戶,。十里八鄉(xiāng),,誰家有適齡待嫁的女子,媒人們了然于胸,。以前,,媒人們牽好紅線,新婚夫婦往往以饋贈衣服等表示感謝,,而今,,她們的工作演化成鄉(xiāng)村婚介所,每促成一樁姻緣,,定婚收取2000元,成婚再收取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