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有一天,,一對母女來找我,,媽媽看起來有四十多歲,,女兒正在讀初中,。那她們?yōu)槭裁磥磉@里呢,?據(jù)這個媽媽說,,這個女兒從小就特別懂事,幾...
有一天,,一對母女來找我,,媽媽看起來有四十多歲,女兒正在讀初中,。那她們?yōu)槭裁磥磉@里呢,?據(jù)這個媽媽說,這個女兒從小就特別懂事,,幾乎不讓人操什么心,,雖然說學(xué)習(xí)成績一般吧,但是自己也知道努力,,上初中之后,,這個孩子也不知怎么的,突然就玩起了游戲,,媽媽肯定是不讓她玩,,本來成績就不太好,再玩游戲那不就更耽誤事兒了嗎,?但是媽媽怎么管都管不了她,,好說歹說,她都不聽,,跟她著急發(fā)火也不管事兒,,把她手機(jī)給沒收了,這孩子干脆就不上學(xué)了,。當(dāng)媽媽說到這兒的時候,,真的是一臉的無奈,這時候我問了媽媽一句:“你是施了什么魔法,,讓這么懂事的一個女兒,,她有力量能跟你對著干了呢,?”這媽媽一聽我這么問她,她突然就不說話了,。這孩子一直坐在媽媽旁邊,,低著頭擺弄她的手機(jī),聽到我說這句話的時候,,她確定我不是給她媽幫腔的,,于是她就停了手里的活,抬頭看了我一眼,。我就趁機(jī)問她:“我看你玩了這么半天,,你玩什么呢?怎么這么好玩???”這女孩說了一句:“我的世界。”我又問她:“我不太懂這個‘我的世界’是什么,?是一款游戲嗎,?”她說:“對,是一款游戲的名字,。”“那這款游戲是不是特別有意思呀,?我看它挺吸引你的。”“其實這個游戲也沒什么意思,,我就是喜歡這個名字,。”孩子說到這兒,這個媽媽插了一句:“沒什么意思,,你還玩的昏天黑地的,,連學(xué)都不想上了。”這孩子一聽媽媽這話,,把那臉一別,,就不再說話了,這娘倆就又僵那兒了,。
聽到這兒,,我們大家有沒有什么感受啊,?這個媽媽和女兒的溝通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呀,?這娘倆兒幾乎不能同頻。當(dāng)然了,,這個媽媽的焦慮我們是可以理解的,,孩子剛上初中就有了不想上學(xué)的想法了,我們哪個家長不著急呀!可是作為一個媽媽呢,,她在和女兒的溝通上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她不太擅長去領(lǐng)會這個孩子她要表達(dá)的到底是個什么意思。就是她經(jīng)常在根本就沒有聽懂孩子說什么的時候,,她就把自己的這個意愿非常迫切的給說出來了,。當(dāng)時我一看,這個媽媽好像有點情緒了,,我就說了一句:“媽媽看起來對女兒是很擔(dān)心的,,沒關(guān)系,咱先不急,,咱先聽聽孩子她怎么說”,。這個女孩兒被我這么一鼓勵,她就好像心里有很多話要說一樣,,她也就開始表達(dá)一些對媽媽的不滿:“你看了吧,,我媽這個人她就是這樣,我說的什么都不行,,平時什么什么都是她說了算,,就說玩這手機(jī),我老跟她說,,我上不了癮,我上不了癮,,可她偏偏就是不信,。每天我一摸手機(jī),她就跟看賊似的看著我,。明明我是在自己的房間里寫作業(yè),,她非得說我偷著玩手機(jī)。我都懶得跟她說話,,反正無論我跟她說什么,,我怎么說,她都不信,。”這個時候我問這個孩子:“那聽起來你對媽媽的不滿好像并不是因為她不讓你玩手機(jī),,而是她不信任你,她不理解你,,才讓你感到特別生氣,。”這個孩子想了想:“嗯,就是這么回事,,我小的時候我想買個鉛筆盒,,我明明看見一個黑色的變形金剛的,最后我媽媽非得給我選個綠的,她告訴我,,我選那個不好看,,她選的好看,還有她帶我去買鞋,,我就喜歡那個藍(lán)白條的,,她非得給我買雙紅的,她說女孩就得穿紅的,。” 這時候我問媽媽:“媽媽孩子說這些事兒你還記得嗎,?”媽媽說:“是啊,是有過這事兒啊,,那買東西小孩他會選什么呀,?那不都有大人幫著選嗎?”“哦,,原來是這樣,,那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就是女兒無論什么事情都是由你這個當(dāng)媽媽的來替她選擇,,來替她做決定,,是這樣嗎?”這個媽媽想了想,,嗯,,差不多是這樣吧。我又問這個媽媽,,“那你的孩子有朋友嗎,?”媽媽說:“有啊,有朋友啊,,她跟我那閨蜜們的孩子玩的特別好,。”這時候女兒又忍不住說話了:“才不是呢,我一點都不喜歡跟他們玩兒,,我們院里有一個小朋友,,我最喜歡跟他玩,但是我媽就不讓我跟他玩,,每次她去會朋友帶上我,,他們大人在一塊兒吃飯,我們小孩在旁邊玩,,其實我們根本就談不上是朋友,。”
當(dāng)這個孩子說到這兒的時候,我的內(nèi)心對這個孩子為什么要去網(wǎng)絡(luò)上尋找這個“我的世界”,,已經(jīng)有所理解,,有所領(lǐng)會了,。你看生活當(dāng)中這個孩子她處于一個什么狀況呀?從她用的鉛筆盒到她穿的衣服鞋子,,再到她跟什么樣的小朋友一起玩,,跟什么樣的人可以交朋友可以說,在這個孩子的生活空間里,,處處都體現(xiàn)著媽媽的意志,,媽媽的意愿把孩子生活填的是滿滿的,這樣一來會弄的孩子她時時處處都很難感覺到她自身的存在,,自己喜歡用個什么文具,,自己喜歡穿個什么樣的鞋子,自己喜歡跟什么樣的小伙伴在一起玩兒,,這些自己說了都不算數(shù),。放眼望去,這孩子一切一切都得是媽媽喜歡的,,都得由媽媽說了才算數(shù),,那這個孩子他的自我,比如說他的自我需求啊,,他的自我意愿呢這些他往哪安置?。?br />
現(xiàn)實當(dāng)中,,她沒地兒安置了媽媽的個人意愿太強(qiáng)大了,,完全把孩子給包裹了,讓孩子感覺我的世界不是我的,,是媽媽的,,那人家孩子最后只能跑到網(wǎng)絡(luò)上去尋找我的世界了。這就是那個孩子說的,,我并不喜歡這款游戲,但是我的世界這個游戲名字特別吸引我,。
我們再來看這個媽媽,,她總是擔(dān)心自己的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用媽媽自己的話說,,一個孩子你什么都聽他的,那能行嗎,?當(dāng)然做父母的你不能事事都聽孩子的那叫放任,,但是這也并不意味著涉及的孩子事情完全要由這個父母做主,這個叫控制,。這兩種比較極端的做法,,對孩子的成長都會帶來影響。那該怎么辦呢?這就要求我們家長對于什么行為可以允許,,什么行為不允許,,這個界限問題給予一個關(guān)注。比如說這孩子他想鼓搗鼓搗電門玩玩火,,這個我們是絕對不能允許的,。但假如你家孩子他想要一個什么樣的文具,喜歡個什么樣的衣服,,愿意跟什么樣的小朋友一起玩玩,,在這樣一些行為層面,我們家長是要允許孩子他有一些個人意愿存在的,。這樣一來呢,,孩子的選擇就得到了尊重,他會從中體驗到一份深深的被認(rèn)同的感覺,,這個時候這個父母認(rèn)同的可不僅僅是孩子的選擇,,他所認(rèn)同的更是孩子自身。我們不要小看這個認(rèn)同,,他向孩子傳遞的信息是,,你是被信任的,你是有能力的,,你是有價值的,,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陽光自信的品質(zhì),而一個孩子的自信呢就是這么被養(yǎng)成的,。有些家長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當(dāng)中呢,,容易出現(xiàn)過度保護(hù)的行為,為什么呢,?因為他們總擔(dān)心孩子吃虧,,總怕孩子能力不行,他們往往看不到,,其實這種過度保護(hù)往往會是一種過度侵入,,你可能會說我心疼自己的孩子,我侵入什么了,?你侵入孩子的成長空間了,,當(dāng)你事事都為孩子籌劃,事事都為孩子去主張的時候,,這個孩子的個人意愿是被你忽略掉的,,因為你極少甚至是不會去考慮我的孩子,他會怎么想啊,,我的孩子他有什么樣的需要呢,?這個時候呢,,這個孩子其實處于一個不能被父母理解,不能被父母信任的一個狀態(tài),。我們觀察一下那個青春期表現(xiàn)的特別逆反的孩子們,,他們當(dāng)中的很大的一個部分可以說就處于這種情況。在他的成長過程當(dāng)中,,一直都不能被父母好好的去理解,,去加以信任,而這些孩子們呢他在這個階段啊,,他更容易從行為層面上去表達(dá)對父母的一種抗拒,。比如說我就是不起床了,我就是不去上學(xué)了,,我就是玩游戲,,面對孩子們的這些表達(dá),我們做家長的一般都會很抓狂,,會不知所措,。可是我們有沒有理解到這個孩子他用這么逆反的一個行為,,他在抗拒什么呀,?他抗拒的正是家長對他的那一份不能理解,但更為重要的是,,這個孩子他也是在借助這樣一種行為,,在向父母發(fā)出一個強(qiáng)烈的請求,請求父母對他給出一份理解,,給出一份信任,。我們看,一個孩子,,他為了能夠獲得父母對他的理解,,他自身付出的代價有多大呀?在我們的日常工作當(dāng)中,,經(jīng)常呢會看到有家長急呼呼的帶著孩子就過來了,。“老師,你快點給管管,,這孩子呀也不知道怎么了,他說什么就不去上學(xué)了,,天天就抱著那個手機(jī),,你跟他說什么,他都愛搭不理的,,我是沒招了,,你看看你怎么給勸勸,,讓他趕緊去上學(xué),別玩手機(jī)了,,這樣下去,,孩子不就毀了嗎?”當(dāng)然,,當(dāng)家長的心情啊,,我非常理解,但是當(dāng)孩子出現(xiàn)了這樣的狀況的時候啊,,你讓他單獨和這個咨詢師工作一段時間,,這個孩子就能乖乖的去上學(xué)了,這種可能性并不是很大,。咨詢師給到孩子一份理解問題不大,,可是人家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來自父母的那份理解和信任,所以說父母的理解和信任,,才是讓孩子真正發(fā)生改變的開始,。(本號內(nèi)容均無任何實際指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