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讓人,、人讓車,、車讓車、人讓人……”一座城市的交通文明新風,,不僅需要法律的約束,、交通管理者的管理,更需要每一位交通參與者的自覺維護,。
市公安交警一大隊市政府中隊燕青崗所在的廣陽道與裕華路交叉口比較特殊,,路口四向50米延伸的崗區(qū)范圍內,有行政辦公單位,、商業(yè)綜合體,、酒店、住宅區(qū)等,,車流人流密集,。
市民田友來就在附近上班,每天都要途經廣陽道右轉至裕華路才能到達工作單位,。每次右轉發(fā)現有行人要通過時,,他都會主動將車停下,禮讓行人,。他說:“以前我喜歡‘隨大流’,,跟著大家直接開過去。后來我發(fā)現,,從按照交通法規(guī)讓行,,到將讓行變成行車習慣;從行人的猶豫,,到快速通行,、點頭示意……無論是讓行的我們,還是被讓行的行人,,都在發(fā)生著變化,。”
由于道路施工,目前廣陽道(銀河路——裕華路)半幅斷交,,但是每天車輛通行井然有序,。記者看到,東西向直行綠燈亮起時,,南北向右轉車輛可同時通行,,在一輛出租車和一輛私家車相遇時,兩車同時都減慢車速,,示意對方先通過,。車讓車,讓出了文明素質,,還讓出了安全和諧,。
路口行人,、非機動車交通秩序是爭創(chuàng)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重要測評指標,是涵養(yǎng)城市文明風尚的重要一環(huán),。燕青崗的6名民警以轄區(qū)道路為主戰(zhàn)場,,嚴謹認真擔當交通秩序和行人秩序的“引導員”,一絲不茍充當護衛(wèi)市民安全的“守門員”,。著力強化非機動車,、行人交通違法“全方位”監(jiān)管,織密執(zhí)法管控“網格”,,全力規(guī)范非機動車,、行人通行秩序。在整治行動中,,通過采取在“交通違法教育處罰點”觀看違法事故視頻,、學習抄錄交通安全法規(guī)、參加志愿勸導活動,、罰款“四選一”的處罰方式,,處罰非機動車交通違法行為,以此達到對非機動車駕駛人提醒,、教育,、警示的目的。
快遞小哥李松楠之前有過一次逆向行車的交通違法行為,,民警發(fā)現后對他進行了處罰,他當時選擇了參加志愿勸導活動,。說起“站馬路”的感受,,李松楠說:“在路口站一段時間,覺得還是挺累的,,感覺時間怎么過得這么慢呀,!”也正是有了這一次的體驗,李松楠吸取教訓,,再也沒有發(fā)生過交通違法行為,。之后他也經常和同事們聊天,“分享”他的經歷,,希望他們引以為戒,,不要犯類似的錯誤。
說起現在交通路口的井然有序,,市民楊雅婷說:“我們每個人都是交通參與者,,每一次的文明出行都是對交通文明的一點貢獻。文明不僅在路口,,文明一直在路上,。讓文明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才是一座文明城市的應有之義。”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