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六旬侄媳贍養(yǎng)百歲伯公40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廊坊傳媒網(wǎng)訊(記者 馬穎劼)年過六旬的農(nóng)村婦女趙樹俊,,不但照顧著93歲的公公,,還照顧著101歲的公公的大哥。兩位老人都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趙樹俊從不嫌臟怕累,她總是笑著說:“孝敬老人是我應(yīng)該做的,,再苦再累也要照顧好他們,,因為他們是我的家人。”
分家分得孤寡老人
1971年9月,,經(jīng)人介紹趙樹俊嫁給了和她同歲的石勤亭,,婚后夫妻二人日子雖然艱辛但卻過得平淡而幸福,兒子和女兒的相繼出生給這個家庭增添了不少快樂,。
石勤亭的大伯叫石坤正,,妻子和孩子早亡,老人也沒有再娶,,分家的時候,,這個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就成了一個難題。在那個年代,,家里多個人就意味著多一份口糧,,何況還是個上了年紀的老人。大家都僵持著,誰也不想要老人,。最后還是趙樹俊站了出來,,主動要求贍養(yǎng)伯公。
趙樹俊是名普通的農(nóng)村婦女,,雖然沒上過學(xué),。可她深知百善孝為先的道理,,老人理應(yīng)得到家庭成員的尊敬,、關(guān)心和照顧。“人老了,,才是最需要人照顧的時候,。老人需要溫暖,我不管誰管,。”雖然是一位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伯公,,可她卻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一個晚輩的責任。
同甘共苦 幸福一家人
自從分家后,,趙樹俊就承擔起了伯公的生活起居,,為老人洗衣服,做了好吃的總會先給老人送去,,生活的點滴溫暖讓這位孤寡老人心中有了家的感覺,。每當趙樹俊農(nóng)忙時,石坤正都會替她干農(nóng)活,,幫忙帶孩子,;冬天農(nóng)閑時,石坤正每天都會去撿樹枝為家里取暖,,在趙樹俊心中,,這位伯公已然成了他們家中不可缺少的一位親人。
石坤正年紀越來越大,,生活起居更需要人照顧,,尋醫(yī)問藥全都由趙樹俊夫妻負責。孩子們都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家里的生計就靠趙樹俊夫妻二人維持,。村干部了解趙樹俊家的難處, 主動找她并告訴他石坤正這樣的老人可以去養(yǎng)老院,。面對現(xiàn)實困難,,趙樹俊一夜未眠,她確實猶豫了,。但早晨看見站在院里的老人,,她下定決心,再苦再累也不會把老人送到養(yǎng)老院去。當初的選擇她不會放棄,。
傳承孝道 讓愛心永存
2013年11月,,已經(jīng)百歲的石坤正患上了小腦萎縮,從此老人的生活開始不能自理,。經(jīng)常神情恍惚,,大小便失禁,趙樹俊每天早晨5點多就要起床,,為老人喂飯,、洗衣服。與此同時,,她93歲的公公也患病癱瘓在床,??粗依锏纳嫸家空煞蛞粋€人做木工維持,,她于心不忍。收拾好一切后,,她每天都去村里打臨時工,。有一天晚上,她的伯公發(fā)病,,整夜在床上亂爬,,趙樹俊怕老人從床上摔下來也一整夜未睡。丈夫得知后,,心疼的哭著說“白天別干活了,,你太累了。”趙樹俊一邊喂老人吃飯,,一邊笑著對丈夫說:“沒事,,咱大伯就跟我親爹一樣,我不累,,上午我睡會下午再去干活,。”
40年了,趙樹俊照顧老人的事在村里傳為佳話,,他們的子女也是看在眼里,,深深地記在了心中。趙樹俊的女兒嫁給了來本村打工的外地人,,而且還有一位臥病在床的公公,,在趙樹俊的教育下,她的女兒也像她一樣用真情和實際行動照顧著老人,。趙樹俊總是說,,吃飯第一碗必須先盛給老人,有新饅頭必須給老人吃,自己吃剩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