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貫徹落實廊坊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精神,,切實保障我市城鄉(xiāng)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經市政府研究決定:...
為貫徹落實廊坊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精神,,切實保障我市城鄉(xiāng)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經市政府研究決定:
自2017年7月1日起,對我市城鄉(xiāng)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yǎng),、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孤兒救助,、貧困高中生救助等6項民生保障標準進行調整。
城鄉(xiāng)低保標準
1,、將城鄉(xiāng)低保保障標準由城市平均每人每月532元,、農村平均每人每月354元統(tǒng)一提高到每人每月600元。
特困人員救助
2,、特困人員救助供養(yǎng)對象基本生活補助標準,,按照當地低保保障標準的1.6倍執(zhí)行,由分散供養(yǎng)每人每年5000元,、集中供養(yǎng)每人每年575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11520元,。
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
3、將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標準由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255元,。
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
4,、將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由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100元。
孤兒救助標準
5,、將孤兒救助標準由機構供養(yǎng)每人每月1150元,、散居供養(yǎng)每人每月700元統(tǒng)一提高到每人每月1440元。
貧困高中生救助
6,、開展貧困高中生救助,。按照每人每年1200元的標準資助城鄉(xiāng)低保家庭高中生學費,、住宿費,。同時,按照每人每年2000元的標準發(fā)放生活補助,。
各縣(市,、區(qū))可根據本地實際,適度提高救助供養(yǎng)補貼標準,。對于原享受救助供養(yǎng)補貼標準高于此次調整標準的,,應繼續(xù)執(zhí)行,不得降低標準,!
提高部分民生保障標準情況解讀
問:此次民生保障標準提高是本著那些原則進行的,?
答:此次提高民生保障標準,政府決心大,,目標定位高,。是以民生保障標準與經濟社會發(fā)展相適應,、與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相適應和與困難群眾的切實需求相適應為原則,以實現城鄉(xiāng)統(tǒng)籌,、對標京津和走在全省前列為目標,,對我市多項民生保障標準進行了提高,率先實現了城鄉(xiāng)統(tǒng)籌一體化,、全省領先保第一,、追趕京津縮差距,切實提高了困難群眾的生活福祉,。
問:此次民生保障標準提高將惠及多少困難群眾,?
答:此次提高民生保障標準,覆蓋范圍大,,群眾受益高,。一次對6項民生保障標準進行全面調整,提標的范圍是最大的,,是前所未有的,。涉及到了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特困供養(yǎng)對象,、困難殘疾人和孤兒等多類困難群體,,還首次針對低保家庭中的貧困高中生進行了救助,填補了我市空白,。提標后將惠及困難群眾7萬余人,,基本覆蓋了全部困難群眾。
問:此次民生保障標準提高的幅度是多少,?政府需要增加多少資金投入,?
答:此次提高民生保障標準,調整增幅大,,資金投入高,。城鄉(xiāng)低保標準增幅分別為12.8%和69.5%,是省定2020年目標任務的1.6倍,;農村集中供養(yǎng),、分散供養(yǎng)特困人員和城市“三無”人員基本生活補助增幅分別為100%、130%和80.5%;新增貧困高中生救助,,為低保家庭高中生發(fā)放學費,、住宿費每人每年1200元、生活補助每人每年2000元,,一步達到京津水平,;困難殘疾人生活補助標準增幅為364%;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增幅為100%;機構和散居孤兒供養(yǎng)標準增幅分別為25.2%和106%,,達到京津水平,。各項民生保障標準位居全省前列。提標后,,全市年需增加民生保障資金投入1.6億元,。增量、增幅均創(chuàng)歷史新高,。
概括起來就是:
黨政重民生,,保障大提高。
利民決心大,,目標定位高,。
調整幅度大,資金投入高,。
覆蓋范圍大,,群眾受益高。
城鄉(xiāng)一體化,,全省額最高,。
京津縮差距,全國位次高,。
百姓增福祉,,贊聲掌聲高。